国防生远赴中俄边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时间:2008-01-26作者:文章来源:国防学院浏览:2255

11月22日,国防教育学院组织了20多名海军国防生党员代表来到黑河,带他们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让他们感受国家曾经蒙受的创伤和耻辱,坚定献身国防的理想信念。黑河市坐落在我国北方黑龙江畔,长期以来,它一直是我国通往俄罗斯的重要的边境城市,在这个特殊的城市里,有两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个是见证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屈辱历史的“瑷珲历史陈列馆”,另一个是干洒热血、忠心戍边的“黑河好八连”。

风铃墙敲打着“勿忘国耻、强我中华”的旋律

                           ――瑷珲历史陈列馆参观行记

瑷珲历史陈列馆坐落在清代第一任黑龙江将军衙门驻地、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地――瑷珲新城遗址内,是全国唯一一座以全面反映中俄东部关系史为基本陈列内容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陈列馆向我们详细展示了近代中俄之间“血与火”的历史,介绍了中俄《瑷珲条约》签订的过程,以逼真的人物雕塑和50多米长的三维半景画生动再现了当年“瑷珲被毁”及“海兰泡惨案”的场景。国防生们在陈列馆内,被当年我国遭受侵略的屈辱历史深深震撼了,就是因为当年清政府的软弱,才导致我们割地赔款,痛失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就是因为当年沙皇俄国的残暴,才导致我们任人宰割,无数同胞的生命惨遭涂炭。一幅幅触目惊心的老照片,一幕幕丧权辱国的场景让国防生们更加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从陈列馆出来,门口旁边风墙上悬挂的1858个风铃随着寒风不时发出清脆的响声,仿佛在告诫着来访者要“勿忘国耻、强我中华”。国防生们面向风铃墙宣誓,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建设强大的国防,保卫国家的安全,捍卫人民的幸福,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与腾飞。

中俄边陲的“铁门闩”

――黑河好八连参观行记

驻守在黑河边境的沈阳军区某部八连,于1997年6月24日被中央军委授予“黑河好八连”荣誉称号,他们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断适应形式任务需要,出色地完成了以战备执勤为中心的各项任务,锻造了“不畏艰苦、爱国奉献、严守国门、一尘不染”的“黑河好八连精神”。连队组建至今,他们先后5次荣立集体三等功,8次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荣立集体一等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官兵。

国防生们首先参观了八连的连史馆,八连战士们那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和甘洒热血、忠诚戍边的英雄事迹深深感染了到场的每一个国防生。随后,国防生们与八连的战士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座谈,战士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国防生,要想真正做好祖国边防的“铁门闩”,就要在工作中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为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勇于奉献自己的一切。国防生们在座谈会上纷纷表示,一定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设我们的国防,在未来的工作中积极进取,不断探索,作一名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合格军人。

国防生此次黑河之行,一方面进一步了解了国家受人侵略的历史,另一方面更看到了新时代的边防军人用青春和热血保卫国家安全的壮举,历史与现实的强烈对比深深激发了国防生的爱国热情,相信怀揣着这颗爱国之心,国防生一定会在未来的国防建设事业中谱写出绚丽的诗篇。

                           ( 郑海龙供稿 )